关于对环保管家前途的一些个人看法!
加关注的都是帅哥美女(>Д<)
前言
有关部门在推环保管家以及排污许可证有一段时间了,相比于排污许可证的轰轰烈烈,国家在发布与环保管家有关的三个文件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大动作。
环保管家如同过气网红一样,“经济公司”不再对其“流量倾斜”,仅依靠已积累的“粉丝”作为内驱动力持续运营并发展着,这对于对政策十分依赖的环保产业来讲,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也确实证明这个行业有一定生命力。
我个人倒是挺认可环保管家这种业务模式的,因为相比已经被玩烂的环评,似乎环保管家更像是一种干实事的工作。
不过喜欢归喜欢,行业有生命力归有生命力,真要分析行业前途以及从业人员前途的时,我依旧需要不受主观影响、根据已知信息分析,以便得出一个至少能说服自己的结论才行。这样才对得起那些私信我,并表示希望我发表对环保管家看法的同行和准同行们。
这是我第一个对行业发展预测性质的文章,在这里我不再是耍大刀的王五,而是带上墨镜、掐指算命的王半仙——“哎呀,如果我没算错的话,阁下莫非就是此命生来志气高,上炕剪子下炕刀,见着活计三分会,没用父母把心操的环评工作者?”
01 解构环保管家
也许是我的从业经历有限,目前接触的环保管家工作以生态环境局环保管家、一般园区环保管家为主,所以更喜欢以“政府环保管家”这一统称来形容以上环保管家工作。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企业环保管家“,企业环保管家我只接触过油田的。无论是哪种管家,本质上就是合同式的“环境服务”,甲方需求啥就干啥。
文字是把双刃剑,一个利于记忆和传播效果的词汇,往往也会影响到我们对其描述事物的理解,而一个不恰当的词汇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其描述事物的认知。环保管家就是这样一种词汇。
对于企业来讲,甲方的需求往往是一项或者几项环境服务,这种服务可以包括环评、验收、应急预案等传统环境咨询服务,也可以包括环保政策培训、应急演练组织、排查污染排放情况、处理污染防治措施运行故障等非传统问题,所谓环保管家只是囊括以上业务的一种综合服务形式,真正干的工作与字面意思不搭边。
对于政府来讲,一方面政府确在某些监管工作上做不好也做不来,需要第三方协助监管,使该词汇很好的表征了这项新工作;另一方面政府不会为企业做环评、验收、应急预案等工作,该词汇也有很恰当的逻辑与其他环境服务并列。
所以从工作内容上来区分,“政府环保管家”更像环保管家,而“企业环保管家”用“环保短工”来形容更合适一些。
当然,语言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我后面依旧会用“政府环保管家”、“企业环保管家”这两个名词进行分析。
02 环保管家行业的前途
由于政府和企业双方在国家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位置不同,导致他们所需求环境服务的内容与本质是不一样的,所以前面通过玩文字游戏的方法,把他们区分了一下。
这样后面分析行业前途的时候,就可以避免词语对逻辑的影响,将不同本质的工作分开描述,使整个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
下面我从需求、市场等角度对行业前途进行分析。
(1)企业是被监管方,它的需求是被动的、苛刻的
大中型企业在生产工艺、环保设施等方面是比较复杂的,内部也聘有专门负责环保方面的岗位,有啥问题首先想的是内部消化解决,其主动需求相关环境服务的意愿并不强烈。
小企业一方面不太容易产生大问题,且其财力有限,对环境服务的需求也不强烈。
还得单拎出来企业的通病,即环保意识较差,更容易有意无意的规避监管,一些势力巨大的企业,对环保的重视更加不足,甚至抗拒监管。这样对环保管家的需求更是低。
比如我们当时去德令哈某工业区做规划环评,带着管委会的介绍信去某家企业收集资料的时候都差点被扣住,地方生态环境局都拿他不住。从新闻报道中我们时不时的就能看到某些企业被爆出环保问题,就可见此类问题的严重了。
总之呢,企业是被监管方,虽然监管所产生的环保压力在理论上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环保需求,但由于企业经营、竞争等各种原因,使之总是采取各种方法避免或减缓这种需求的产生。
因此企业能确定产生需求的环境服务,依旧是诸如环评、验收、应急预案等具有强制性质的传统环境咨询服务。即便出现了其他需求,那么也往往是具体工程层面的,能胜任的第三方往往都是资深环境工程从业者,一般传统环境咨询第三方对此并不擅长。
也就是说企业的环境服务需求来源于环境监管压力,但企业将压力转化为需求的动机却不强烈,有切实的需求时,传统环评工作者未必能干得了。这种市场是不稳定的、难以开发的。
(2)政府是监管方,它的需求是主动的、泛泛的
面对国家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作为监管方的工作强度也是越来越大,在出点事就要被问责的严峻形势下,主管部门的责任压力也不小。与企业的安环部负责人相似,政府中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也多少有点更高层级的背锅侠的意思。
那么在人手和技术水平都有限的情况下,还要做好日益严格的监管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聘请第三方协助一同开展监管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人手和技术问题,在提升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环保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监管责任压力。
无处不在的潜规则也会使甲方有动力主动推进这类本来就有意义的需求转化为项目。
而政府环保管家的大多数需求,对于具有懂政策、懂流程、懂点技术、懂得和主管部门打交道、习惯背锅等特质的环评工作者来说,也算是量身定做了。
也就是说政府对环境服务的需求源于自身较强烈的动机,而面对这种需求,环评工作者也干得了。这种市场是稳定的、易于开发的。
(3)从需求及市场看行业前途
以上分析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没有强力政策支持的条件下,环保管家目前依旧有一定生命力这个现象。简单的说,就是由于政府环保管家这个行业确实有需求,主动形成了一个稳定且易于开发的市场。
那么这个行业的前途呢?
我总体表示看好,目前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比较有前途的是政府环保管家,其作为行业担当,可维持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环境事中事后监管的持续深入、国民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加,企业环保管家的需求也将持续释放,市场也会越来越大。
03 从事环保管家工作的个人前途
行业前途我是肯定的,但个人前途我却不看好,因为行业前途并不能代表个人前途,虽说站在行业风口上母猪也能飞,但是能飞的也只是企业、老板以及跟着老板的精英而已。更何况环保管家虽然出现没几年,但却是个缓慢释放的市场,并不会成为一个风口,企业也需要持续耕耘来获得收益。
从我目前参与的招投标项目来看,大家目前还是以“通过政府环保管家占领区域其他环境服务市场”的盈利模式为主。那么按照现在多数公司都会把盈利目标逐级分摊到个人的这种管理尿性,从事环保管家工作的新人依旧无法摆脱边干环保管家边干其他工作的工作状态。
加之环保管家很多知识与传统环境咨询业务分不开,所以在我看来未来环保管家并不能成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工作,会和环评、验收等环境咨询工作一样,公司接到什么项目,大家就得去干什么项目。而长时间的驻厂、甲方什么工作都往乙方身上推等问题,也很难让大家对这个工作产生喜爱。
所以呢,现在整个市场经济都处于疲惫的状态,我们所从事的也属于没关系就接不到项目的环境咨询行业,新人想要在环保管家这个非风口行业快速取得成就几乎不可能,顶多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996慢慢的混成中高层领导,本质上还是个打工人。
新人在环保管家工作上的上限,甚至不如环评,环评做好了还有当专家的可能性呢。
结语
环保管家没开展几年,加上我参与这类工作的经验确实有限,所以以上只是我个人分析的结果,不代表未来就会这样。
未来不可预测,当时我以为我可以做一辈子环评,当一辈子总工,现在不也是顺应时代发展东搞搞西搞搞嘛,所以这篇文章大家权当参考就好。